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

0%

房产经纪行业的两种经典模式

我们从两个角度看如何借鉴一线城市经验——1是看做了什么,2是看现在有什么。总结来说,这个行业的经典的两种模式:链家和麦田。

(一)链家模式,它做了两件事

a) 把服务链条拆解成约200个节点,然后选择用技术和人共同完成这些节点,但关键节点利用数据监控起来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人的部分是执行,而技术部分承载了企业的主要价值。在这里,人会用工具、遵守标准是底线;

b) 强调人的适应性,在整个组织里,人必须要对核心指标负责,所有干部的任用上,要服务组织调配,干部必须要完成自我的转型,不要去选择团队,而是要去适应团队、完成目标。

所以链家得到了两种人:
a) 执行力强的人,在条件比较完善的情况(工具赋能全面情况下),他们可以达成目标。高度的职业化、作业的标准化;
b) 相对从意识形态和作业技术上较为完善的人。因为人的任用是基于组织需要的,所以你只要够努力,可以到不同的产品类型去练、到不同的岗位上去练,思维上和业务认识上都会有进步,而且内部注重方法论的应用,补充了深度的部分,以及对“平台运营”的认识。

第1种人适合在链家的旗下去开拓城市(因为有工具),第2种人则适合去干平台,大部分是业务策略类的岗位以及贝壳网。这都是切合链家的整体发展的。

(二)麦田模式,它做了三件事:

a) 打磨了一套关于人的机制。大部分经纪人这个层级,一开始并没有太好的学历和资历,都想拼博,想成功,这些人会去一线城市,以及某个城市圈的核心城市。他会幻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、有车、有房。那“我”就给你这些,给你规划好路线,每个利益相关的部分,都测算好,保证对员工有吸引力以及公司有利润,但机制的第一前提是业绩(业绩第1的是菁英);

b) 培养方式上给人空间、尊重人的自主性。你性格强势,那就鼓励你招相对听话的,如果你想用能力强但有个性的人,那你也按照这样的方式去管理,下属会感激你、跟着你。每个人的性格、能力特点都不一样,我们鼓励你做好擅长的事,你的团队虽说是公司的但本质是你自己的;干部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和需要去构建团队,一切你说了算(业绩压力是自己的,基本上干部自己的决策很实用,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标)。这个1和2分开来看并没有什么,但是放在一起就有了神奇的化学反应。大多数努力的人现在都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,再加上公司让你很舒服,你就自然而然地相信了“大家有共同的梦想”,员工视董事长为领路人、视干部为兄弟、视团队为家人,再加上我们文化上强调向内看,自然而然地,“麦田”成为了一个相对封闭、独立的系统,你不需要知道外界有什么,做好自己,就有了一切。

c) 用影响的方式去引导执行(文化传导),用讲课和培训(注意:仅仅是讲课和培训本身,管理上不会去追求极致的后续落地。因为本身内部的这种传导可以到达全员,并且内部的一致性导致其执行良好)解决绝大部分问题,但培训注重人能理解的角度,注重深度的表达。在业务上大部分麦田人都有非常深度的思考,否则无法说动别人去执行。比如培训,麦田人培训新人,先定行业(择业)、再定公司(择司)、三定团队(择成长),每个小细节都体现对新人这个群体细致入微的洞察,而市面上大多数培训企业做的都太浮于表面。对于企业变革、外部变化等等,都是通过内部会议来解读,并告诉内部员工应该坚持什么。

麦田得到了一种人,他具有以下两个特点:
a)具领袖气质,可以在没有任何支持的条件下获得成功,适合从0起开拓区域与城市,对团队有天然的热情,知道如何带团队;
b)感恩,会对自己曾经的公司和上司心怀感激,一般不会轻易离开公司,在精神上会有寄托。少部分店长如果离开公司去创业,那么所有员工基本上也都跟着走了,虽然如此,公司仍然认为团队是干部的,坚持培养干部,在此方面上不断付出。

这两种模式,一个在做平台,一个在培育领袖;一个要追求降低对人的要求,一个在追求人能到达的极限。现在看来,两种模式各有特色。在历经近20年的发展后,链家慢慢也会有一些深厚的文化基因,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,随着其在全国网络的普及,其文化影响力也日渐显著。两种模式并非不能融合,核心看企业处在何种阶段。

二者的同共点:赋能人、经营人、做服务。一个致力于将房产经纪变成一种高尚的职业,一个要让人在这个行业越走越高最终获得成功。并且二者都致力于更好的为顾客提供高标准的服务。

现在,行业环境的变化巨大,随着贝壳网的普及,房源共享和业务工具会变得更简单,任何一个公司思考战略其实就在于两点:根本上就是两点,一个是让经纪人不断成长,另一个是对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