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

0%

公司和产品有何区别[读书]

书是陈春花的《企业文化塑造》。

第87页
管理决策-两个先决条件。其中说道:“我们不得不改变看法,不再认为公司是营销产品的工具,而开始认为产品是推销公司的工具。
诈一看,确实不好理解。然而细读之下却发现,反映了一个重要的管理学事实。

(一)公司是营销产品的工具

这是普遍在上一个时代中发现的事儿,是产品思维。商业的最终目的是制造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产品,赚钱是第一要务,市场占有率反映了一切。产品就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。基于这种思维,公司和组织都是为产品服务的。即,假如我是卖肥皂的,那么公司的价值就在于如何让肥皂更好卖,所有人为这个目标去服务就好了。市场好了,或者是市场不好,公司都要以产品为主线。

在这种假定下,对待产品可能有两种结果:1、假如市场下滑,或者是人们发现了有更好的替代品,那么公司要做的就是保障已有产品的销量,在组织建设上或者是推广上,都要以”保障产品的生产、销售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“。2、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市场,确保因“肥皂带来的市场需求”能持续被满足,最终保障销售量或占有率。

不难看出来,这是和种比较实际的商业策略。商业最终无外乎去赚取利润。这在某一个时期,或者在某些条件下,是十分本质,也是正确的。

这样理解是没错的,在上一个商业时代,在追求产品的过程,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渡的多元化。就类似于肥皂最终变成了洗衣粉、洗衣液、洗手液、香皂、沐浴露、洗发液等等,并且很快又延伸到整个清洁的品类,以至于延伸到了居家。多元化对企业资源是一种分散,慢慢你发现他的效果反而不如在一个领域做深耕(或者是适度的延伸)的企业。于是大家会慢慢反思这是为什么。

在这个阶段内,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论“定位”,既告诉企业去思考核心价值,从使命、愿景和价值观开始。即:企业要思考,它存在的价值是什么——这就是企业使命。基于使命,企业把自己要表达的价值阐述清楚,并且始终思考一个事情——如何让自己的价值正确表达,这意味着,在人上、资源上都要有聚焦的投入。十分的正确。

(二)产品是营销企业的工具

顾名思义。我生产这个产品,是为了塑造一个品牌,或者是说一个形象。这个形象是一直不会变的,人们会在脑海中将这个形象与某一个产品,或者一类功能,或者一类“价值”(等虚头八脑的东西)产生联系。这也是大多数品牌公司和营销团体说的“品牌塑造”,它是战略,是企业使命外显的表达。

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表达。西屋电气公司,它的创始人(乔治威斯汀豪),他预见到交流电是未来,将来会干掉爱迪生的直流电。他的发现让他直接搞了59家之多的公司。而通用电气公司的首任总裁不同,它搞了个“美国第一座工业研究实验室”,后者维持了通用的主流研发,并且在现在仍然发挥重大作用,它让通用电气公司,至今都保持着较为领先的地位。显然,大家现在都知道通用电气,而不知道西屋电气。这就是区别。再比如,潘婷、海飞丝……等洗发水都是联合利华出品的,但你不知道联合利华,这么多的品牌也只是它的一种产品策略;而大家都知道老干妈,即便未来老干妈要做别的酱,那也是老干妈。

把产品当作是营销企来的工具,意味着你的公司可以做上百年。

这不是一种概念上的区别。假如你是这样的一个总裁,也就意味着,你不会因为短暂的市场因素而决定公司采取什么策略,不会因为你听到了什么新的,与你之前坚持的不一样的管理思维而做出什么别的决定。你决定的唯一标尺是,这个决策是不是在表达公司的核心价值,是不是在建设一个长盛不衰的公司。

也即:公司本身是最终的创造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