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

0%

可复制的领导力[读书]

此乃读书笔记。内部团队学习搞每日分享,好不容易写的东西可不能丢。

2020-2-14 情人节 读第一章

1、领导力的定义,不如说是影响力——通过影响的方式,带领一群人完成组织目标的能力。领导力应该是从下往上的,而不是从上往下。强要求最终下属能完成,这不是领导力。领导力是对下属有赋能,激发下属能动性,最终下属有成长,而组织目标又能完成的能力。
2、具体的管理动作:做分解:部署任务说5遍:描述任务、要求重复、回答目的、可能遇见的难点、建议和想法。这是布置任务的部分。其实对于我们的业务来说,就是把任务说清楚,目的讲明白,做好细致的分解和应对,再加上检查。最重要的不是给大家任务和目标,而是要在过程中支持大家,保证大家在对的方向上成长。

2020-2-15 读第二章 今天探讨两个问题

1、放手和培养人的关系是什么?我们要放手,但还要培养人。培养人意味着我做他看,他做我督导。所以在放手之前,基础能力要过关,对事情的基本认知上要有共识,一件事如果明确了目标,他就能达成,而且做事的意愿上没问题,这个时候,就要大胆放手。用上一章讲的,说5遍的方法就可以了。
2、我们当前的干部最面要在哪方面有成长?(执行力、面面俱到、氛围),我认为优先要保证的是执行力和面面俱到。执行力就是行动迅速,面面俱到是认真、努力地去解决每一个遇到的困难,有了这两点,基本上在执行层面我们是没问题的。中高层干部有60-70%的精力在看基层干部这些基础的能力是否能达到,达不到则补,剩下的精力来做氛围。然而在带领大家的过程中这个氛围有一些是同时进行的,即在安排具体工作任务之前,把“共识”先达成,激发团队成员主动自发去做事,然后我们督促这件事做成。

2020-2-16 读第三章 游戏规则重在“游戏”

首先分享一个我个人的观点,对待工作和事业,对于高管来说,要有“玩”的心态。就像玩丢手绢一下,讲清楚游戏规则,愿意就一起玩,你也可以看着我们玩,如果你还是不愿意一起玩,那就不是一路人,这个游戏总可以玩下去。重点的就是,我讲游戏规则,你自己参与进来,并且我也能用我的方式影响你(文化建设)。
那么游戏规则什么时候植入呢, 这就是书上讲的:1是从招聘开始,招聘就是吸引式的,告诉你我们想做什么事儿,你需要做什么,你未来能得到什么,客观地去表达,让他来做选择。2是在过程中让你有成长,我们设计好成长的路,不断地给目标和方法,优秀的人让你看到,让你跟着学,让你随时都能参与,而且内部规则让你也有机会成为优秀者。3是熏陶和激励,不断地让员工清楚自己的目标,不断地给他指路,用公司的行为和价值观去指导他,影响他,而且要注重仪式感的打造,比如书上说的签协议,比如团队的分享大家要捧场——让分享的人感觉到他在舞台中央,又比如我们对下属的表扬要显得正式,以及多用正向的手段。这样慢慢地团队的气质就形成了。一旦有自己的气质,团队就有了灵魂和凝聚力。

2020-2-17 读第四章 我们说的“家园”与书中的“家”是否矛盾?

我们在战略描述中有“家园”这个说法,而书中又说公司不是家,而是球队。
1、我们说的家园,是指要让大家内心有归属,彼此要互相支持,共同去获得成功,而且团队给你温度,员工可以感受到被关注。我们的使命和愿景可以让员工永远追随,是精神的原乡,这点与书中并不冲突,我们的家园主要是文化建设。“球队”的部分,十分重要,是我们塑造内部凝聚力和干部领导力中重要的一环,接下来我们的大学会着重这一块的建设。不过,文化重在理念的解读和落地,我们可以探讨,在具体的文化手册中把这一部分讲清楚,也可以把“球队”的概念融入进去,采用更好的表述把我们理解中的“家”讲清楚。
2、另外,书中写的在离职、发奖金或者批评时的做法,我非常赞同。有几个要求可以慢慢落实在管理中:目标教育、共同的目标管理、授权、离职员工联盟和投资离职员工,根据我们的发展阶段都是可以执行的。这些做法都是基于一个发心:尊重人、成就人,这其实跟我们设计“家园”的初衷一致。

2020-2-18 第五章 找个巧劲来做培训

书中有一个例子我非常感兴趣,联合国官员用一个很巧妙又很节省的方式提高了越南的营养水平。在我们这个行业里,人是最重要的资产,人能得到多快的成长决定了是否我们有竞争力。那么对于能力成长来说,有没有一种方法,可以不用使管理者过于费心劳神,而又能让大家成长很快呢?——这就是“分享”。
无论我们现在对现状有多不满,但都有“个子高”的经纪人,让他们站出来讲对大家是最有价值的。但是分享一定要讲究方法:1)会前会,组织者要跟分享人沟通细致一点,把东西挖出来,然后教分享者从哪几个维度来讲,怎么讲,最后分享完了要怎么总结;2)分享会上,组织者要先铺垫,把大家当前遇到的问题,以及为什么组织这次分享跟大家交待一下,再行销一下分享人。等分享人分享结束以后,组织者要做一个总结,并且融入到接下来的任务中去,跟大家讲清楚接下来具体的动作以及考核或要求;3)会后会,组织让大家把心得总结发到群里,好记性不如烂笔头,写一遍总是好的。
总之你可能认为我们的培训已经很多了,但是作为旁观者,案例和故事是大家最能记住的。很有可能我们培训了很多,都是在做无用功。

2020-2-19 第六章 沟通:消除距离感

书中讲了很多沟通不好的例子,结合我的理解有几个要点可以消除距离感:
1、有话直说,不制造距离。在工作范围内没有秘密,如果有任何疑问需要当场问清楚,不要留有空间。在职场上,对上级的尊重,并不是可畏,本质上大家是平等的,只不过是职责不一样。没有高下之分,要自信。对于高管来说,工作上的表达要注重别人的感受,认知即结果,先改变认知再分配任务;平时在共同的场合,可以多“爆自己的料”,拉近距离感;另外就是在有意见不合的时候,尽量少说“按我说的做”而是先寻找认知的差异点,再表达目标,一起探讨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制造距离,让大家不会不好意思说、或者是不敢说。可见平时的团队文化塑造,大家在一起的这种场合,很重要。
2、建立沟通的及时反馈机制。尤其是做为高管,下属的反馈一定要马上给出结果。这个结果可以是确定的结论,也可是“我们约上某总,10点开个会,把这个事定一下”;如果下属有不及时反馈的事,要表现出来十分在意,并给出委婉但直接(不是激烈的)的批评建议。而且在对于上级的任务,也是这个态度。这样就不会出现“忘了说”。
3、无限开放。做领导人,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是“开会”,特别是开研讨会。让大家充分表达,而我来做吸收。因为自己往往是有局限的。然后,非常重要的一点,别人的建议,以及对我做出的一些不太正常的反馈,(直接的坏评价,不说话,岔开话题,或是氛围不对……),要保持敏感,要有正确的分析,如果是自己的原因,就要自我暗示,慢慢改正这些行为。另外就是对行业外的,不同行业、阶层的人保持兴趣,有交流机会的话,应该很乐意去聊天才对。目的就是清除自己的盲点象限。
4、不对员工设限,不拿一个固化的评价去对待员工。赛马不相马,人人是人才。

2020-2-20 第七章 构建良好的交流通道

倾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,但是也会对管理者有更高的要求。高管一般都有过人之处,但是管理人切忌乱用自己的特长,如果老觉得下属想法不行、不如自己,事事自己冲在前面,就不是管理了。所以倾听,最主要的是让别人先表达充分,这也是信任的表现。倾听的时候更多的也是在了解对方,了解他的思维与表达方式,书中叫这个过程为“建立情感账户”,建立起来之后,你们之间可能就更直接了,员工也能理解。所以倾听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管理。
倾听也是有步骤的,先淡定(深呼吸),再提问,复述。也就是说,听完了要提问和复述,如果你这么做了,对方就更容易进入状态——原来我说的话被人重复了,看来他在认真听。
有两个点可以特别分享的。1是深呼吸,即是要放松,要沟通之前,先不要想自己沟通的目的,让对方充分表达,沟通最有效的方式是达成了共识,所以这个很重要,让对方充分表达,不要着急说我的话,所以就是深呼吸告诉自己等会再表达——我有的是时间;2就是眼神,适当的直视对方的眼睛(而不是其它部位),这样对判断对方当前的状态很有效果,很容易捕捉对方的变化。

2020-2-21 第八章 及时反馈-构建信任

作为管理者,平时会遇到两个头疼的问题:下属对成长好像不在乎,也没有去主动思考如何改进工作,或者如果把当前工作完成的更好;再者就是拖拉。实际上,我分析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与下属的沟通不顺,他有想法,但可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。拖拉也是有原因,或许是没有约定好交付时间,更多的是他有一些疑惑暂时没有想清楚,干脆放一放。
我认为及时反馈有两个层面:1是所有的问题,其实可以快速的反应。比如下属给了一版方案,作为管理者,其实能在短时间内发现一些问题,可以直接抛出来。如果不行,那么至少可以约个会聊一聊,总之不能搁着。我认为基本上80%以上的决策可以立马作出来(只有战略问题需要长时间研讨)。这样也是向下属传达一个信号,我们要快,不要拖拉;2是较为长期的反馈,对员工的核心工作模块以及成长,要及时沟通,至少一周要有一次小沟通,一个月要有一次大沟通,不能把所有的反馈等到最终考核,或者人员出现了大的变动。沟通一定要及时。时间有一定跨度的项目过程中,也应该有持续的反馈。
沟通方法有两个注意要点,1是要多有正向反馈,尽量不影响人的情绪,因为情绪这个东西会有很大、很长时间的反作用;2但是如果员工有做错事,怎么办呢?首先管理者不要有情绪,然后要就事论事,不妨直接一点。用BIC模式,“因为你这次没有按时间交方案,导致大家手里的工作不能往下推进,你负责的这个项目就要延期了”,只要话说到这里,当事人就已经明白错误了。我们当然是希望他记住这次错误,而不是让他觉得难堪。这种BIC的模式对表扬也是有用的,言之有物,我表扬你,也是因为你达成了一种好的结果。

2020-2-22 第九章 追求有效性

一,过程上要有效。管理者平时的工作特别多,有时候我们会觉得通过做事来锻炼人,所有的精力都在做事上了。其实这是有问题的。有效性其实就是追求目标的过程,管理者的目标是培养人。让人的能力有成长。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,是否在任务中让大家的能力有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评判方式。具体的方法就是:找一切空隙时间来做沟通,谈工作或者谈心。将自己的工作分类,做好日志,按照自己的日志来做,没事做了怎么办,找人谈心去。谈心为什么这么有用呢,因为人的情绪对人的影响很大,如果心态崩了,事情就没法做,很多事情都败在人的心态上,特别是家里的事情、感情上的事情最影响状态。所以谈心一个是看状态,一个是聊真实想法,拉近沟通距离。
二,决策的有效。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是开会——特别是开研讨会。会开会的管理者,管理效果都特别好——这是经过实践论证的。开会最有效的形式是让大家都参与——头脑风暴,如果一件事情大家都充分参与了,你会发现大家都能提供各个角度有用的信息,而且因为大家的参与,后续行动力或是执行力就会提高很多。开研讨会要有一些注意点:此时不做任何否定,不作任何臆断,让大家充分表达。有一个“6顶思考帽的游戏”我们可以带着团队玩一下。就是指定一个课题大家来讨论,但是每个人都有角色,让思想充分碰撞。让大家知道在一次会议上,是需要有不同的碰撞,彼此不是对立,而是为了更好的协作,这样可以把一个事情看清楚。决策最重要的不是作什么决定,而是让团队达成一致,形成共识,从这个角度上来说,你的决策就是非常成功的。

2020-3-29 读《破解长久合作困局》

文章来源于哈佛商业评论
文章中提到了6个方法来解决合作问题:多倾听、培训员工的同理心、让员工适应反馈、指导员工学会领导与追随、明确表达拒绝抽象、培训员工进行双赢互动。
从每一个内容上来说,与可复制的领导力有些相似,只不过文章给我们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,这点很难得。如果要落地的话,应该是一堂课可以跟全体员工来讲的。这个课程里要结合我们搜集来的真实的案例,更多的是在理念上帮助大家,最终的结果是员工听完这个课以后,在沟通能力上、懂对方的能力上,和精准表达能力上有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