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

0%

要常回家看看了

想想已经有一个月没给家里打电话了。

父母也许这么想,我的儿子很忙,在外面挺苦的,没打电话,就不要再去打扰他了。而我知道,这一个月过得实在是非常的开心,而且忘我。

圣诞节前就策划着有一场跨夜的活动——先去吃火锅,再去看电影,然后是包夜的逛欢;圣诞节,去上海出差,并且由于和一个女子关系暧昧不清,而又丢掉了另一个关系暧昧不清的女子;三天之后回来,即刻准备着元旦的逛欢;元旦的三天分别花在买手机的专卖店、KTV、台球厅、火锅店、书吧和百老汇影城。之间穿插的工作日,我则用来上班、下班、吃饭和看书思考发呆——而不知道竟有些什么结果。而现在,却没有拔打电话本中名为妈妈的电话,而是坐下来,准备开启我的第一个博客。

我竟突然想到了常回家看看这事。

其实我极想回家看看的,然而现在的生活跟家乡实在是脱节的严重。好像你永远没有解决完的问题,而那些承诺——如给父母打电话,给妹妹买过年礼物,常回家看看,变得不切实际起来。家乡越来越成为一种想思,一种在意念里的摆设。

我其实想有一种办法可以让我主动一些,打破现在的生活习惯,可以合理地规划一下自己的生活。平时老老实实地上班,假日里固定有一个时间点给家里打打电话,听听妈妈的唠叨。其实老妈打电话过来骂我一顿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。但这本来是我应该做的。

就好像,我在老板的不遵则罚的手腕下遵守制度。然而回想起来,难道不是因为自制力太差,反尔丢掉了那么些许薪水么?

一般来说,在薪水流失和心情低落时,无一例外地让我想起了我的家。是家乡。

这事其实非常操蛋。

自已的事情不好好想着,反尔想着有一种力量迫使着自己去按着某种自己的预想去完成它。

而我突然知道了常回家看看竟会纳入法律,心头一热。在网上找了一下新草案,没有规定一个月给家人打几次电话。还好,仔细看了一看,连回家的次数也没有。真是一个悲哀啊。

看完之后我没有窃喜,而是想象老父老母在对面抽我的耳光。蛮疼的。

剧疼之下我想到了那几个每年为了赡养奶奶的几个爹(我父亲的兄弟)们的争吵,为了200块钱争得面红而耳赤,甚至翻几年前的账本。我在心里极其地鄙视他们,认为我和我老爸一样,不会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冷落自己的父母。现在想想,这草案真是太犀利了,不知不觉地将耳刮子印在了我的脸上。

想想儿时那些父母常教导的关于孝顺的段子,想想,真的替他们辛酸啊。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了,孩子结婚了,生子了。还没来得及孝顺的时候,却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。于是他们的孩子也变成了父母。

父母真的是没人疼的。都疼孩子去了。

天下的父母都一样。

我摸着肿起的脸,想着远在异乡的父母。心里盘算着一定要在这周给他们打个温暖的电话,然后让这个电话在每周都能继续漫延。